![](/toyotatimes/imgs/close3.png)
歡迎您的參與
您已提交成功!
目錄
? 1.豐田選擇與NTT合作的理由
? 2.為什么是NTT?
? 3.豐田希望通過合作得到什么
? 4.NTT是企業轉型的先驅者
? 5.汽車是否給人類帶來了幸福?
? 6.“豐田是什么?”
? 7.團結志在振興日本的伙伴
? 8.為所有人帶去幸福
3月24日,NTT的澤田社長與豐田汽車的豐田社長共同發表了兩公司結成伙伴關系的聲明。
NTT是著名的信息通信公司。
以“向所有人提供移動出行的自由與幸福”為宗旨的豐田為什么需要NTT的力量呢?
豐田社長在演講中對此原因做出了陳述。
再結合年初時其發表的“Connected city(互聯城市)”“Woven City”的構想,從中能夠看出豐田“Soft First”的理念。
00:53 NTT 澤田社長演講
11:32 豐田汽車 豐田社長演講
汽車產業在經歷了“CASE革命”之后,不僅車的概念本身發生了變化,而且也進入了一個將支持人類生活的一切物和服務通過信息連接起來的新時代。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考慮業務時,不能只考慮汽車這一個單體,還要將包含汽車在內的整個城市道路、整個社會放入視野之內。我們需要的是“Connected city”的思維方式。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我們選擇與NTT展開新的合作。關于豐田選擇與NTT合作的具體理由,我將從我們所面臨的2個變化展開說明。
理由1:制造過程中軟件的變化
首先,豐田自身應該處理的一個問題是,軟件在制造過程中的定位發生了改變。
以往的商品開發基本上都是硬件與軟件的整體開發。但是,當軟件的升級速度超過硬件時,在整體開發的前提下,商品性能及價值提升受制于進化速度較慢的硬件的缺陷會越來越明顯。
因此,近年來,為了確保開發的自由度以及提升產品力,我們開始推廣將硬件與軟件分離,先行開發、安裝軟件的“軟件優先”(Soft First)的思路。
其中的成功案例就是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的較大轉型,在于屏幕的大型化及超清有機?EL屏幕、可折疊屏幕等的出現,這些都發生在采用新硬件技術的時候。但是,智能手機不需要等待這樣的時機,即便是同一個硬件,也能通過OS及應用程序的更新來擴展新的功能。
同樣的情況放在汽車領域,車型換代就是在更新硬件的時候,客戶購買新車,從而得到其價值。
小改款或者其他的改良,就是在更新軟件的時機,在不改變硬件的情況下,提供新的功能與價值。
比較容易理解的是以軟件及數據為關鍵的先進駕駛輔助功能等先進技術。首先安裝基礎的軟件,然后在實際生活中,一邊收集數據,一邊升級AI,然后在某個階段通過更新追加功能。目前能夠實現上述狀態。
當車的小改款變成軟件的更新這個概念時,豐田在硬件方面的優勢就能夠進一步得到發揮。
我認為豐田的硬件有3個優勢。
一個是良好的耐久性Durability。
另外一個是零部件便于更換的Parts Availability。
最后,就是易于維修的Repairability。
如果軟件能夠隨時更新為最新版,硬件能夠更長時間使用的話,這3個優勢就能進一步得到發揮。實際上,我們合作伙伴的MaaS事業就是看中了豐田的這3個優勢,從而選擇了豐田汽車。
我認為,通過發揮硬件的優勢并引入軟件優先的理念,豐田的汽車制造能夠轉型進入下一階段。
理由2:社會中汽車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另外一個理由,是豐田無法單獨應對的,即汽車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大約在10年前,2011年的東京車展上,豐田展出了一款叫做“Fun-Vii”的概念車。當時我是這么解釋這款車的:“在智能手機上裝上4個輪子后,就變成了這樣的車”。我認為在“行駛、轉彎、停車”中加入“連接”功能后,汽車就能夠產生新的價值。
7年之后,我們在2018年1月舉辦的CES上發布了“e-Palette”。e-Palette是我們一個全新的嘗試,我們想看看如果讓TRI及TOYOTA Connected的軟件工程師們制造汽車的話,會發生什么。
接著,我們考慮到需要有可以讓e-Palette行駛的道路,于是創造了“Woven City”的概念。
對于豐田來說,Woven City意味著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思路要發生180度的大轉彎。
我們最初的構想是,先有車與住宅,然后想辦法將他們連接起來,現在我們的首位概念是人類生活所在的“城市”,然后想辦法將車與住宅連接到城市,要進行這樣的思維轉換。為此,我們需要大幅度變革現在的工作方式。這就是豐田打造“城市平臺”的理由。
通過人的互聯化、物聯網化,汽車不再只是“私人財產”、“移動手段”,而變成社會系統的構成要素之一,其所承擔的職責也發生了變化。
例如,發生緊急情況時,可變成應急電源,防災地圖等,通過傳感器向社會提供有用的信息。類似這樣,我們可以創造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因此汽車的進化與社會的進化將變得密切相關。
我認為NTT是能將納入到社會系統中的汽車在最大程度上靈活使用的合作伙伴。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NTT的事業是與社會構建直接關聯的。構成社會的各種基礎設施都需要NTT所提供的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撐。
以人的身體打比方的話,車與家分別是“肌肉”和“骨骼”,而通信是讓信息血液流動的“血管”,其中NTT作為“大動脈”,支持直到毛細血管的血液循環,最終支持全身的運動。換句話說,NTT承擔著社會系統基干的作用。
正如之前所說,我們的目標是實現軟件優先方針下的汽車制造,將汽車的未來與“城市”這一社會系統結合起來。而在公司規模下去做這件事情,就是我所說的從“制造汽車的公司”徹底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即提供與移動相關的所有服務的公司,這就是完全轉型。
在企業集團的完全轉型方面,NTT是先驅者。NTT已經在公司范圍內實行了硬件與軟件的分離。
我聽說最開始,電話線路采用的是模擬通信,通信的切換要通過機械接點式的交換機來實現。之后,伴隨著通信的數字化演變,交換機變成了路由器,開始通過軟件來控制通信。
再后來,手機出現后,實現了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與對方連接的社會,通信超越了“通話”這個功能的范圍,是創建新型數據服務及商機的基礎。
此時,NTT集團整體的事業構架,完全從以硬件為主體轉型為以軟件為主體,除了構建NTT通信及NTT數據等的通信基礎和信息處理基礎之外,還組建了負責軟件事業的公司,服務涵蓋數據服務及解決方案等各種內容,作為一家“綜合信息通信企業”,NTT不斷加快創新的步伐。
現在,NTT又提出了智慧城市及“IOWN”構想等,在未來城市構建的實證及前沿研究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為了適應“軟件定位的變化”及“汽車角色的變化”這2個變化,為了完全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我認為與NTT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必然的。
而且,我們還要尋找更多的伙伴。本次合作的基礎在于“開放性思維”。我們希望與眾多的伙伴一起“讓未來變得更好”。這是我們兩家公司共同的愿景。
最后,關于本次合作的基礎,我想談下自己的想法。請看這張圖表。
從平成時代30年間平均一戶的支出來看,支出總額雖然沒有增長,但用于“交通、通信”的支出從大約30年前的10%增長到15%。
雖然在家庭收支調查中,交通與通信被放到了同一個項目統計,但與之前迎來波峰的日本汽車市場相比,“通信”取得了更大幅度的增長。這證明了人們認為與“汽車”相比,“通信”是更加必不可少的東西。更進一步說,“通信”是與人類的“幸福”掛鉤的東西。
過去,這個角色是由汽車承擔的。看到這個圖表,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汽車行業必須要努力了,作為日本的基礎產業、成長型產業,必須進一步成為能給人類帶來“幸福感”的存在。
請看這邊的圓錐形。這是1955年時,豐田汽車工業發行的題為“豐田”的冊子。在“豐田是什么”這個標題下,畫出了這個圓錐形。
最上邊是“佐吉翁的遺志”。這就是“豐田綱領”,其中蘊含著“產業報國”的精神。我們實現了從織機完全轉型為汽車,到現在為止,豐田的根基仍然是“為社會及國家的富饒做出貢獻”的強烈意志。
未來的社會的創建需要巨大的能量。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前路難以看清,而正因為是一個沒有答案的時代,那些懷有“為了國家”而做事的意志,擁有創造未來的技術能力及高技能人才的民間企業的崛起才顯得尤為重要。
NTT與豐田如果能夠在團結那些志在復興日本的伙伴的同時,構建能夠支持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平臺的話,不僅能為社會做出貢獻,而且能夠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我堅信這一點。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佐吉翁的遺志”,“前社長 喜一郎的理想”、“國產大眾車的制造”等目標。在不久之前,汽車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而豐田將汽車變為了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的,任何人都可以駕駛的普通消費品。
電話也是一樣的。我們都曾經歷過一個家里有一臺電話都屬于稀奇的時代,現如今,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人手一臺智能手機已經變得稀松平常。
“大眾車”這個詞匯中蘊含著“量產”兩字,也就是“為所有人帶去幸福”的東西。
豐田與NTT都是扎根于日本的跨國企業。說到“所有人”時,就意味著跨國開展業務。而且,我們兩家公司所描繪的未來圖景的中心都是“人”。是有著一張“笑臉”的人。“人類連接”。這就是我們憧憬的未來社會。
我與澤田社長初次會面時,就感受到他純粹的人格魅力以及重視人的理念。當時我就產生了“想拜托給這位企業家”的想法。
豐田誕生的原動力就是“給所有人帶去幸福”。為此,我們決定與NTT開展合作。而且,我認為這么做,能夠幫助日本為世界做出貢獻。也請各位多多支持我們為未來所做出的努力,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