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times/imgs/close3.png)
歡迎您的參與
您已提交成功!
下一個是關于豐田社長反復強調的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牢牢守住”的“國產300萬臺產能”的問題。
提問的是位“想要現場聽聽豐田社長本人的想法才首次與會”的股東。
<股東> 我是第一次參加股東大會。也曾經猶豫要不要來,但在經濟因受疫情沖擊嚴重低迷的情況下,還是想當面聽聽豐田社長本人怎么說,所以還是來了。 之前有報道說,社長曾就東北振興問題說過要“發揮制造實力,助力東北振興”。從這番話中,我深切感受到豐田正在東北地區做出巨大貢獻。 面對新的危機,豐田汽車仍說要牢牢守住國產300萬臺的底線。 但現在國內市場低迷,據說海外市場也同樣下滑嚴重。 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國產300萬臺能守得住么?您又有怎樣的措施呢?
聽完問題后,作為大會主席,豐田社長指定了作答者。“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想請河合老爺子來回答”。
“老爺子”河合?
想必會有不少股東覺得怪怪的。
“大家好!我是河合‘老爺子’”。
被社長指定回答問題的河合淡定地開了口。
3月底前,河合的頭銜一直是“副社長”。如今,他的名片上除了執行董事之外,還寫上了“老爺子”三個字。
就像小林副社長被賦予“大管家”角色那樣,河合則被分配給了“老爺子”一角。
4年前的父親節,豐田社長曾寫下一篇題為《老爺子》的文章。
在此摘錄其中部分內容。
在豐田,曾有很多人被同事們稱為“老爺子”。 比如咨詢董事張富士夫先生就曾親切地稱大野耐一為“老爺子”。對我而言,張富士夫先生、成瀨先生他們可以稱得上是“老爺子”。 當然,豐田名譽會長是我真正的“老爺子”。(笑) 從“老爺子”“老媽”這樣的稱呼中感受到某種包容力的不會只是我一個吧? 做錯了事,會狠狠地批評我們。 給別人添了麻煩,他們會陪著我們一起去道歉。 話雖不多,卻時刻守護著我們。 真希望工作中,有更多這樣的“老爺子”和“老媽”。
成為“全體員工的老爺子”,這是豐田社長對河合的期待。
這位豐田公司的“老爺子”對股東提問做了回答。
<“老爺子”河合> 作為豐田第三大基地,東北地區一直十分努力。 今后也將繼續努力下去。 關于您所問到的300萬輛產能問題,盡管現在受新冠疫情影響,有的車型被迫停產, 但300萬輛產能,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底線。 迄今為止如此,今后這一決心和方針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這一番話是對在新冠沖擊下仍會堅定履行300萬輛產能承諾的鏗鏘有力的誓言。
接著,老爺子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娓娓道來。
我們在全球生產銷售的汽車達到1000萬輛。這些產品都是從日本移植過去的,日本的定位是母工廠,因此必須維持一定規模的量產生產線。 對于汽車來說,最重要的是質量和性能,還有量產所需要的生產工藝,以及成本競爭力。 我們必須不斷改善質量及成本,提高產量,研發相關技術,培養人才,將制造更好的汽車這一理念很好的傳承下去。 一輛車里約有3萬個零部件,其中70%左右都是供應商為我們生產的。 我們希望這些供應商也能夠精益求精,培養生產高質量產品的人才,使技術和工藝傳承下去。 為此我們認為需要保持300萬輛的產能。 這對于保證日本的就業也是極為重要的。
雖然這些話出自河合之口,但與豐田社長在各種場合中所闡述的想法是相同的。
“老爺子”接著還介紹了“疫情期間生產一線的員工所開展的工作”。
在上個月和上上個月(4月和5月)停產的日子里, 我們開展了強筋健體的工作。 大家本著利用這個空檔,把能做的都做到位, 疫情一結束就開足馬力的想法, 全身心投入到了提高生產效率,貫徹TPS(豐田生產方式), 全面檢修老舊設備,提升質量的工作中。 工作方式改革方面,我們汲取新冠帶來的教訓,進行了不少思考與嘗試。 公益活動方面,我們在美國利用3D打印機生產出了防護面罩,并把這一技術推廣到歐洲、日本的工廠。截至昨日,已將10萬多個防護面罩送到了醫務人員手上。 工廠還自制口罩,并準備分發給周邊民眾?,F在正好旗下的職業體育俱樂部訓練比賽活動暫停,運動員們也都參與到口罩生產中。 豐田生產方式同樣適用于面罩和口罩的生產,我們的目標是杜絕一切浪費,實現產出最大化。生產現場已成為學習TPS的良好平臺。 除此之外,公司員工還前往處于停課狀態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保育園開展除草等社區公益活動。
對于車企來說,“無法生產汽車的日子”是多么的煎熬。
“老爺子”用鮮活的事例,介紹了在工廠停產期間,為了能在復工之日立刻進入沖刺狀態而進行精心準備的小伙伴,以及即便無法從事汽車生產,也要轉產其它產品造福他人的小伙伴們的故事。
接下來還是“小伙伴努力造福他人”的故事。
在聽說有7家中小企業正在全力趕制醫用防護服的消息后, 我們主動上門提供支持,問對方我們能幫什么忙。 經協商,我們向他們提供了豐田生產方式。 幫助他們全面檢修老舊設備,讓這些設備繼續發揮作用。 原來這家公司一天最多只能生產500件防護服,在得到我們幫助后,幾周內日產能就提高到4000件,生產效率達到原來的8倍。 對方公司的社長十分感激,他說“有機會踐行豐田生產方式,員工們很受益”。 這些改善經驗在7家中小企業間得到了共享,9月底前供貨200萬件的目標也有了眉目。 類似這樣的支持活動我們也做了不少。
河合所講的上述事例,5月27日的《豐田時報》曾以“豐田老爺子們為雨披工廠改善生產工序”為題進行過報道。
河合走訪了挑戰醫用防護服生產任務的雨披工廠和泳衣工廠一線。
看到平時無緣接觸的其他行業的工廠后,他深有感觸。
我們要讓制造業留在日本。 防止出現類似口罩這樣僅僅為了降低成本,就把產能轉移到海外的事情發生。 (生產醫用防護服的)7家企業中,大多數員工都是越南人。 日本引以為豪的匠心工藝現在要靠其他國家的人來完成。 當社會遭遇困境時,擁有“所需物品的生產技能與技術”是十分重要的。 競爭力的提高來自工廠一線的錘煉,我們將在牢牢守住國產300萬輛產能的同時,不斷為此付出努力。
牢牢守住國產300萬輛的產能……
就要保留日本國內工廠。豐田社長的這一經營決策此前因為“從經濟合理性來看是錯誤的”而屢次遭到抨擊。
因為在低成本國家生產的話,公司能賺錢。(至少從短期看是這樣……)
盡管如此,豐田社長仍始終“堅持”將產能留在國內。
他利用各種場合表達自己的這一想法。在5月公布財報時,也曾說過這么一段話。
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力保的不是“300萬輛”這個數字。 我們力保的是掌握技術與技能的人才,以保證在社會遭遇困境時能夠生產所需要的產品。 迄今為止,我們在日本守住了能夠讓上述人才發揮作用并不斷成長的平臺,對此我們深感自豪。 盡管現在面對新冠危機,但這一信念沒有任何“含糊”或“動搖”。
公司利潤增加,股東或許就能得到更多分紅。
抱有上述想法的股東提出“希望將生產工廠搬到國外”的意見也不足為奇。
如果自己意見不被采納,他們或許會拋售豐田的股票。
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認為長期持股的股東中,大部分是贊同豐田社長的經營決策,一路守護的投資者。
河合于1963年入職豐田。
之后,50多年“深耕制造業”、“扎根一線”。
擔任副社長后,辦公室也不在總公司,而是依然放在工廠里。
“能守住300萬輛產能嗎?”
因為股東提出了這個疑問,所以能夠有機會再次向“長期持股的股東”闡述“豐田對造物的執念”。
正常情況下,豐田社長會自己來講,但這一次,他把回答的重任托付給了坐在自己身邊,長期““深耕制造業”、“扎根一線”的老爺子。
這一安排含有讓“老爺子”代表所有制造一線的人員,向股東表達“多年來的感激”和“今后的決心”的意思。
下期我們將繼續為您帶來股東大會互動答疑環節的報道。
內容是《如果沒有一家能贏,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么樣?》。
點此觀看《深耕制造業50年的“老爺子”的感激之情》視頻(14:02~21:24)
股東大會QA完整實況
<相關鏈接> 豐田社長向股東吐露心聲 第11次股東大會① 大管家含淚講述豐田社長的11年 第11次股東大會② 突然講起的老夫婦與驢的故事 第11次股東大會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