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參與
您已提交成功!
目錄
? | 可一較高下的氫燃料發動機 |
? | 改善泵和儲氫罐,達成1.5倍續航里程 |
? | 理念的傳承 |
? | 現在已能窺見頂峰? |
2024年是氫燃料發動機COROLLA參加24小時耐力賽的第4年,這也將成為氫燃料發動機挑戰的歷史。
有人年復一年地關注著這項挑戰,他就是汽車研究專家山本晉也先生。
豐田時報每年都會采訪山本先生,每一次采訪都會出現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句。
第1年,他說這是“開啟未來夢想之門的發動機”,這句話頗具沖擊力。
第2年,他察覺到公眾變得過于看重BEV(純電動車),于是提出了“內燃機是我們的伙伴”。
第3年,當燃料從氣態氫變為液態氫時,他說“人們開始變得說真心話了”。當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主辦方——ACO俱樂部(法國西方汽車俱樂部)的皮埃爾·菲永(Pierre Fillon)主席來到了24小時耐力賽會場進行觀察,并宣布從2026年起,搭載氫燃料發動機的汽車將獲準參加勒芒。
今年,在24小時耐力賽決賽前,身著與此前相同西裝的森田京之介記者問候了正在賽道邊觀看的山本晉也先生。山本先生站在相同的地方,視線中滿是不變的堅定。
今年,“山本晉也侃侃而談又一針見血的總結”會是什么呢?
森田
今年是第四年了,我們又來到了同一個地方,穿著同樣的衣服。等等,晉也先生,您的眼鏡又換了?
山本
沒錯,這是2024年的版本。
森田
您每年的裝束只有眼鏡會變。
山本
是啊,第一年變了,就會想著以后每年都要變。
森田
請問這次的眼鏡相較于之前有什么變化?
山本
形狀變了。去年是圓形的,但現在隨著汽車的發展而改變了。
這樣的交流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寒暄后,接下來討論的內容才是本次的主題。山本先生說,在過去的一年里,氫燃料發動機的“進化進程大約相當于兩輪完整的換代”。
森田
您認為最應該被關注的變化是什么?
山本
我想這次的重點是續航里程的增長。在此之前大家最擔心的問題就是“續航里程”。這次(團隊)對續航里程可謂是充滿了自信。
去年,一次加氫只能跑20圈,但車隊今年的目標是一次加氫跑30圈。
山本
也就是說我們的車已經達到了和其他車同等的水平,可以一決高下了。
首先續航里程得到了提高,其次我們還下了很多工夫在提升加氫速度方面,已經做到能和加汽油一樣迅速。
續航里程增長的背景之一,是抽取氫的泵需要更換。去年,因為要更換泵,必須計劃安排2次進入維修區,這次研發團隊提高了泵的耐久性,計劃將不更換泵就能跑完全程。
另外,液態氫儲存罐也從圓筒形改為橢圓形,儲氫量從10公斤增加到15公斤。
新的儲氫罐(圖右)變成了橢圓形,儲氫量從10公斤增加到15公斤,圖左為以前的儲氫罐。
泵和儲氫罐兩方的改善,讓較之去年1.5倍的續航里程成為可能。
森田
這次的車可以跑24小時嗎?
山本
我想應該沒問題,雖然還只是我個人的感覺。
森田
也就是說抱有這樣的期待?
山本
這周我一直在觀察車隊,氛圍、時長、車手的評價都不錯。我感覺一切進展順利,勢在必得。
那么,與4年前首次參賽時相比,社會的接受度是否有了變化。山本表示“變化顯著”。
山本
四年前我們可謂是孤軍奮戰。從那以后伙伴不斷增加,開始變得說真心話了。這樣一來,其他廠商也開始推開未來的大門。我想這才是我們努力的意義。
如今BEV勢頭正盛,甚至有“BEV是唯一正確答案”的言論。
但現在我們可以堂堂正正地說“有各種各樣的選項”“必須嘗試各種各樣的事情”“所以我們開上了賽道”。這次也有5家公司參與這一組別,可謂是最好的證明。
森田
ST-Q組別*SUBARU、MAZDA、日產、本田、豐田參賽。
*為了檢驗新技術,駕駛研發中的車輛參賽的組別。
山本
只有這一比賽,才能快速地驗證我們現階段的研發成果。
森田
能感覺到超級耐力賽也在不斷進化。
山本
今年,日本超級耐力賽事務局(STO)完成了重組,成立了全新事業機構——日本超級耐力賽未來事務局(STMO)**,而STO本身早在20多年前就構建了“為汽車運動的未來發展考慮,活用超級耐力賽”的理念。
其實像日產的Skyline GT-R、三菱的Lancer Evolution、SUBARU的WRX等車型,都在這個賽場上經歷過鍛煉。
雖然各公司采取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全新的實證試驗要來超級耐力賽”的想法卻一脈相通。而現在,這一體系又得到了升級。
**負責運營超級耐力賽的機構,日本超級耐力賽事務局(STO)于2024年4月宣布,將事業全權移交給一般社團法人日本超級耐力賽未來事務局(STMO)。新公司理事長由豐田章男擔任,副理事長由舊STO事務局長的桑山晴美擔任,同年6月開始導入新體制運營。
森田
其實,超級耐力賽一直有著這種“傳統”。
山本
是的,今后說不定還會有外國廠商來參賽。
森田
這將成為下一步的目標吧。
在去年的24小時耐力賽中,今年也參加了ST-Q組別比賽的5家汽車制造商成立了“超級耐力賽Waigaya俱樂部”,旨為普及汽車運動以及開展面向實現碳中和社會的討論。互說真心話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現在,發動機仍能作為實現碳中和的切實手段,有其發揮作用的一席之地。所以,讓我們繼續研究與開發發動機技術吧。讓我們成立一個發動機研發項目吧?!?/p>
而這次采訪中,山本先生卻評價道:現在似乎正在逐漸接近這座山峰。
森田
您覺得今年研發氫燃料發動機的挑戰是否有進展?
山本
今年很不錯喲,基本上已經能夠正常比賽了。
以前,車隊一直在圍繞“能跑幾圈”“是否會發生故障”等,有關“自身素質”的問題進行討論,而今年卻能將主要精力放在“與其他汽車比拼”上了。
森田
能感覺到現在氫燃料發動機汽車正在穩步向市銷階段邁進嗎。
山本
是的。以往一直被問“現在相當于到達了富士山的哪個階段”,研發團隊在回答時可能還會有些迷茫,不知道“頂峰”在哪里,但從今年的狀態來看,應該是到達了能夠窺見“頂峰”的位置。
進化到現在,已經有些“撥開云霧見青山”的感覺了。
采訪當天因為多云天氣,沒能清晰地看見富士山。但相信,在24小時后,也許就會迎來萬里無云的好天氣。
森田
今年您也要24小時全程守候嗎?
山本
當然,我會不眠不休地進行采訪。
今年,氫燃料發動機有著突飛猛進的進化,但在風云變幻的24小時耐力賽上,不到最后一刻誰也猜不到究竟會花落誰家。豐田時報欄目將會持續為大家帶來跟蹤報道,直至汽車沖過終點的瞬間!
(6月7日追記)
決賽結束。今年的超級耐力賽中,液態氫COROLLA因剎車等故障,最終跑完332圈,行駛里程約1,515公里。雖然達成了“1次加氫行駛30圈”的目標(最多圈數為31圈),但是總圈數上卻沒有達到上一屆比賽時所創下的記錄(358圈,約1,634公里)。
果然,在風云變幻的耐力賽場上,最終結果誰都無法預測。液態氫COROLLA的挑戰還在繼續!